──部分新兴产业基本情况
濮阳市统计局
濮阳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6月13日
根据濮阳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部分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2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6.4%。其中,节能环保产业19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6.5%;新材料产业10个,占19.2%;生物产业15个,占28.8%。
二、高技术制造业
2018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29个,比2013年末减少13个,下降31.0%;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3.7%,比2013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
2018年末,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3667万元,比2013年末增长115.5%;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4.5%,比2013年末提高2.6个百分点;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3.6%,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
2018年末,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件,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50%和300%;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53.3%,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8.8个百分点。
三、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18年末,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6个,比2013年末增长96.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2.97%。
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3054人年,比2013年末下降41.18%。
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12.88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41.23%;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详见表6-1。
20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65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38件,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7.55%和38.37%;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6.5%,比2013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
表6-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
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R&D经费支出(万元) |
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
||
总计 |
128758.6 |
1.20 |
|
采矿业 |
47523.5 |
3.19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11520.9 |
2.53 |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36002.6 |
3.48 |
|
制造业 |
81137.0 |
0.96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781.0 |
0.16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699.0 |
4.53 |
|
纺织业 |
36.6 |
0.04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470.1 |
0.48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4689.3 |
1.38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09.9 |
0.16 |
|
家具制造业 |
4030.4 |
0.80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1260.9 |
0.62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45.1 |
0.29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5571.1 |
0.60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39825.1 |
1.65 |
|
医药制造业 |
2845.8 |
9.16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080.8 |
0.73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9253.8 |
1.68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522.7 |
0.92 |
|
金属制品业 |
879.8 |
1.02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539.3 |
2.25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856.2 |
1.39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454.0 |
0.32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21.1 |
1.21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265.0 |
0.57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98.1 |
0.01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98.1 |
0.66 |
四、文化及相关产业
2018年末,全市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2742个,比2013年末增长64.19%;从业人员21542人,比2013年末增长44.52%;资产总计95.8亿元,比2013年末减少18.94%。
2018年末,全市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457个,比2013年末增197.82%;从业人员18683人,比2013年末下降24.42%;资产总计87.53亿元,比2013年末下降39.2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4.49亿元,比2013年末下降62.27%。
2018年末,全市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285个,比2013年末下降19.03%;从业人员2788人,比2013年末下降55.42%;资产总计8.27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86.29%;全年支出(费用)5.08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22.15%。
注释: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金宝搏 官网的法人单位。
[2]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标准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5]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种类型。
[6]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7]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